秀場大門就賺足了眼球,由意大利女藝術家Tomaso Binga創作的四個裸體女性用身體凹出D、I 、O、R四個字母,卻并沒有引人想入非非。
時裝秀布景透過女性身體再現各個不同字母,該設計出自意大利女藝術家Tomaso Binga之手,她選擇以男性化名諷刺男性專享特權。她將此系列作品與超越性別與身體的女性特色聯系在一起。這一手法為瑪莉亞·嘉西亞·基烏里青睞,她在重新詮釋Dior迪奧歷史時也采取了同一手法。
本季成衣系列,迪奧女裝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將注意力轉向了 Teddy Girls,一個相對于 Teddy Boys 而存在的英國最早的亞文化群體之一——以此致敬她鮮有踏足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戰后時期,那個由迪奧先生設計的具有先鋒意義的“新風貌”( New Look) 所標記的時期。
Teds是上世紀50年代從倫敦東區和西區興起的青年文化群體,他們被認為是英國第一個青年亞文化族群,算是現在的嬉皮士、mods、朋克搖滾青年們的鼻祖。他們并不盲目追捧那時美國搖滾音樂的反叛態度,在服裝上他們更傾向于愛德華時期Drape jacket的貴族風氣:華麗的天鵝絨西裝外套、抹滿發膠的“貓王飛機頭”以及Teddy girl的必備配飾:毫不實用的小手包。
DIOR先生著迷于英國文化的古典與顛覆、優雅與叛逆并從中汲取諸多靈感,正在倫敦 V&A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展出的《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便是最好的證明。Maria Grazia Chiur將之視為迪奧詞典,從中提取迪奧經典元素,經過創新與重塑,呈現全新設計。
黑皮衣做鎧甲,懷裹著自由靈魂。在戰后修復的廢墟里搖搖欲墜,Teddy Girls 身著愛德華時代風格男士外套,搭配天鵝絨圍巾、寬松半裙、牛仔褲和黑色皮衣。Maria借此重塑了由Yves Saint Laurent先生為Dior設計的黑色皮衣——向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地下文化, 特別是法國“blousons noirs”致敬。
刺繡浪漫不渝,優雅而有力地沖破禁錮。這位言行合一的設計師從2016年進入Dior從未豪言狂放,始終尊重著Dior精髓的傳統,每一季都用現代審美致敬彼時經典。她鐘愛迪奧先生力量與優雅的組合,本季也再演繹了一把一九四九年春夏高級訂制系列迪奧小姐(Miss Dior)禮服裙。對于莫奈畫刺繡裙,Maria將它浪漫的靈感散落在由連體衣和綴以透明亮片或浮雕般花朵刺繡的半裙所構成的晚禮服裙上。
迪奧套裝(Bar Jacket)在此次大秀中格外吸引眼球。通過剪裁、面料和天鵝絨領這些細節元素的融合,它以更男性化的線條被重新呈現,這一形象在YOKA小姐姐腦子閃過的瞬間可真是美中帶酷的,嘿,那姑娘真帥!
裙裝的疊加和特殊面料使其更加柔軟,該面料也被運用于以迪奧先生的夾腰廓形為靈感來源的裙裝之中。這是一次對五十年代的概念性風格解讀,將運動風格與迪奧品牌的標志性優雅精湛混合。